3 小时前 来源:生物探索一直以来,人类都在想尽各种办法对抗衰老,希望能够找到“青春之泉”。那么,究竟我们最多能活到多少岁呢?近日,Nature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强调,人类寿命是有极限的,而这个极限就是115岁。不过,这一结论也引来了不少争议。The world longest lived person, Jeanne Calment, died in 1997 aged 122. 10月5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这篇题为“Evidence for a limit to human lifespan”的研究指出,通过分析全球人口数据,科学家们发现,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年老的人的死亡年龄就没有增加。研究结果有力地表明了人类寿命的最大值是固定的、受自然约束的。自19世纪以来,人类的预期寿命稳步提高。关于supercentenarians(活到110岁以上的人)的报道,以及动物模型研究(通过基因或饮食调节延长寿命)的乐观结果让一些人认为,人类的寿命是没有上限的。但一些其他人则表示,人类预期寿命和最高寿命的稳步增长最终会停止。领导这项新研究的遗传学家Jan Vijg和他的同事们借助国际长寿数据库发现,法国、日本、美国和英国(拥有最多supercentenarians的国家)报告的最大死亡年龄在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早期迅速增长,但在90年代中期(mid-...
发布时间:
2016
-
10
-
09
浏览次数:141
来源:科技日报/俞慧友 2016-09-14 11:41“袁院士,我谨代表所有学生,在这个特别日子里,表达我们对先生的敬意。”9月12日,在长沙举行的“中国超级稻二十周年暨第二届袁创超级稻论坛”上,杂交水稻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邓启云,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颁发“金果奖”。第32个教师节刚过,这是袁隆平首次获得由学生颁发的奖项。一篇宏文 开宗立派 超级稻享誉海内外1966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科研领域的开山巨作《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科学通报》获刊发,由此开创了崭新的杂交水稻学学科和全新的杂交水稻种业产业。至今,正好50载,我国启动超级稻育种计划整整二十年。1996年,农业部正式立项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1997年,袁隆平在《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中,提出“形态改良与杂种优势利用相结合”的水稻超高产育种技术路线和设想,成为超级杂交稻育种的灵魂思想。在该技术路线指导下,我国超级杂交稻育种步入快车道,20年来相继取得一系列国际领先成果:第一期超级稻代表品种两优培九,在21世纪初的几年间,获大面积生产应用,最高年推广面积超千万亩;第二期超级稻代表品种Y两优1号,是2010年以后连续5年全国年推广面积最大的杂交稻品种,累计推广4000万亩以上;第三期超级稻代表品种Y两优2号,2011年在湖南隆回百亩片亩产达926.6公斤。2015年种植面积200万亩以上,产量上新台阶;第四期超级稻代表品种Y...
发布时间:
2016
-
09
-
14
浏览次数:165
来源:新华网 2016-08-26 10:34爱做白日梦和瘫沙发的人们欣喜不已!一项新研究揭示了懒散和高智商间的联系,这意味着发呆或是逃避运动不仅说明了你的懒惰,更证明了你的智慧。根据健康心理学杂志发表的研究,高智商人群很容易无聊,他们在思考问题上花费的时间会更多——因此,即使看起来无所事事,实际上他们在进行着丰富的沉思。相反地,那些活蹦乱跳的人们无聊时喜欢用体育活动充实自己,而不愿进行高水平的思考。佛罗里达海湾海岸大学的研究者们用一项心理测验来区分善于思考和逃避思考的学生。该测验通过学生对特定观点的认可程度对他们进行判定,如“我很享受不断伴随新解决方案的任务”和“我只会考虑我需要考虑的事情”。之后,他们挑出了30位“思考者”和30位“非思考者”,为他们装上了健身追踪器来监测他们一周之内的的运动量。结果显示,工作日内,思考组活动时间远不及非思考组,不太需要思维活动的人们做了更多的运动。然而,即使不得不承认在如此短时间内得出的研究结论需要进一步的推敲,研究者也难以解释为什么这两组在周末的活动并无区别。不过,如果你正觉得自己的懒惰是因为聪明,自己游手好闲是因为思想深刻而沾沾自喜,不妨来看看作家托德·麦克尔罗伊的另一种观点。“从根本上讲,‘意识’在思考者战胜他们的懒惰中起重要作用”麦克尔罗伊说,“在意识到自己疏于运动,并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后,考虑周到的思考者们也许会选择让自己更...
发布时间:
2016
-
08
-
29
浏览次数:181
来源:生物谷 2016-08-22 09:322016年8月22日/生物谷BIOON/--这是任何一个手机用户都希望回答的问题,而且科学确实提供了一些线索。比如,2011年,国际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IARC)将手机辐射归类为一种可能的人类致癌物,属于第2B级。这种分类主要是基于人群研究取得的证据。由欧盟资助的INTERPHONE团体开展的一项研究和由瑞典流行病学家L. Hardell领导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在10年内每天使用手机30分钟的人群当中,患上神经胶质瘤(一种恶性脑癌)的风险增加了40%-170%。手机辐射增加癌症风险的观点在另外两项研究中得到进一步证实:2013年发表的Cerenat研究证实了INTERPHONE研究和Hardell研究的观察结果,并且2015年的一项动物研究表明手机辐射增加化学物的致癌效应。这些证据表明手机辐射对人类确实是“可能是致癌的(possibly carcinogenic)”(属于IARC分类的第2B级)或者甚至是“很可能是致癌的(probably carcinogenic)”(属于IARC分类的第2A级)。IARC把对人体是否有致癌性的试剂分为致癌性的(第1级)、很可能是致癌的(第2A级)、可能是致癌的(第2B级),不能归类为致癌性的(not classifiable...
发布时间:
2016
-
08
-
22
浏览次数:75